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徐琦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各地纷纷制订了十二五学前教育发展规划,2011年,我市出台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农村学前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农村幼儿园,我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园地处享有“中国花木之乡”“全国农业示范景点”美誉的嘉泽镇,四季变化的农田、大片苗木花卉的种植、生长与收获、农村的文化习俗等,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只有人去认识自然界,用思想去钻研因果联系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教育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指出只有将丰富多彩的田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广阔的农村资源才能成为教育的源泉,农村幼儿园也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1926年12月)中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此前我园已经参加过两个区级实验课题《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研究与实验》和《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分别于2008、2011年顺利结题,其中《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获得了武进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建构了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花木文化”系列活动丛书。
《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实践研究》既基于前述课题,又在原有基础上有超越,将更加关注花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村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亲自然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幼儿园亲自然教育不局限于环境中孤立事实的认识,而要教给幼儿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本课题研究力求从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亲自然教育,不仅梳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此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开发亲自然教育课程资源和实施亲自然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本地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深入探讨实施亲自然教育研究中沉淀的经验,发现困惑和难题,最后提出理论和实践策略,为幼儿园亲自然教育的应用、共享、推广和评价提供了实践和参考。
三、支撑理论
1.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顺应自然。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自然地接受教育,与大自然亲近,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强调儿童应在活动中学习。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作为儿童理性活动的基础。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我们通过让幼儿“亲历”自然,“亲近”自然,从而热爱自然,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所特有的教育资源,让教育回归自然。
2.生活教育理论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强调了教育离不开生活。杜威强调: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多数教材都是远离幼儿生活的,幼儿不熟悉的,而“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化木文化资源,形成赋有花木文化特色的“亲亲自然”课程一直是我们想做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大自然充满了神奇,无时无该不在吸引着孩子,蚯蚓是怎么松土的?小黄豆的牙是哪里来的?小草是谁种的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身身具有学习能力,当学习符合学习者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我们将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研究中,探索将花木文化资源和亲自然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手段以及策略,从而更好地利用有利资源。
4.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与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花木文化资源是我园优势自然资源,是天然的情境,让幼儿进入到“自然”中,通过与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在实践中促进幼儿情感、智力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概念界定
自然:是指宇宙中一切天然存在的东西及其空间。包括土、地、水、矿物、生物。包括生存空间,容纳污染物能力的资源,充足的阳光以及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优美的风景等。
亲自然:是指亲自然,与自然亲和之意。亲自然,即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一是要初步懂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可能离开大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知识,懂得一些自然规律。三是要确立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
亲自然教育: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通过课堂教学,幼儿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力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逐步养成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与行为,同时在亲自然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创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花木文化资源:是指本地的花木园地、花木景观、花木生态环境以及花木知识、花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相关资源。本幼儿园所在乡镇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具有丰富的花木文化资源。
本课题着力研究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来丰富幼儿亲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创新幼儿亲自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一方面提高亲自然教育的实效和水平,另一方面培育本幼儿园的教育特色。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适合孩子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本地花木资源的亲自然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探索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亲自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园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亲自然教育活动,并研究建立起相应的亲自然教育评价机制。
2.整合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自然教育活动,使本园幼儿初步形成亲近自然的情感与行为,初步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创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而促使幼儿在与自然之和中得到和谐发展。
3.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使本园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的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同时进一步促进本园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形成亲自然教育的教育特色。
六、研究内容
1.对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价值意义和主要内容的研究。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对幼儿实施亲自然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内容。
2.本地花木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教育价值的研究。通过对本地花木生产、花木市场、花木景观、花木环境的观察与研究,进一步梳理、把握本地花木文化资源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建构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的研究。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从了解自然、探究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等方面,研究建构从小班到大班的亲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构建起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具有本园特色的亲自然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4.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创新亲自然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将根据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着力研究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途经和方法。
(1)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园本课程。将在已有《花木文化》园本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在三个年级中开发实施《亲近自然》园本课程。
(2)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亲自然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根据研究确定的亲自然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结合《亲近自然》园本课程的实施,组织开展充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的游戏、实践探究、自然观察等亲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将构建起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自然教育活动系列,在活动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操作。
(3)充分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营造亲自然教育文化环境的研究。从标识、标语、名人名言、主题墙等突出亲近自然的主题,2013年9月28日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在我们家乡精彩绽放,为开发利用本土化资源,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本土化生态式区域活动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我园以花博会为契机,在幼儿园的各个楼梯及空余空间创设状元坊、花木交易市场、休闲农庄、花博专营店等特色活动区域。
(4)充分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建立亲自然教育活动基地的研究。将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公司、种植场、花木交易市场)的教育力量,来推进亲自然教育。
(5)研究建立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资源库。将利用信息技术和校园网,全园教师合作共建花木文化资源和亲自然教育的资源库(花木知识、生态环境,亲自然教育的案例、文献、活动设计等)。
5.研究建立亲自然教育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建立对教师开发实施《亲近自然》园本课程,开展亲近自然教育活动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实施亲自然教育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建立对幼儿参与亲自然教育活动,以及亲自然情感行为的观察评价机制,将把幼儿亲自然的情感行为纳入幼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七、研究思路
1.建立研究网络。由我园骨干教师组成核心研究组,副园长担任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园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成立《亲近自然》园本课程研究小组、亲近自然专项活动研究小组、亲近自然课程资源库和园外活动基地研究小组,以此形成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网络。
2.加强研究策划。研究制定利用本地花木文化资源,实施亲自然教育的总体方案,包括亲自然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由各研究小组组长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内容,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活动的组织、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建设等形成具体方案。
3.重视专业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初步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活动,帮助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操作方法。
4.开展实践探索。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实践探究活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在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革创新,不断调整、完善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这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创新亲自然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创新亲自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5.及时总结推介。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与经验,包括“花木文化”课题建设取得的新成果,亲自然特色教育成果,通过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推进幼儿园教学改革,教研方式的创新,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网络平台等途径,积极宣传推介我园亲自然教育特色的创新之处。
八、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8月—9月)。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原有课题的经验,通过集体论证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成立研究的小组,从而构思和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和研究方案,并邀请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书籍和检索中国知识网等电子数据库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文件,并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汇集成册,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及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价值意义和主要内容,从而形成研究思路和具体行动策略。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12月—2015年4月)。制定好阶段计划,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以及幼儿亲自然教育与本地花木文化资源的特点生成课题内容,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共同挖掘亲自然教育内容,调整分析、梳理、探索各年龄阶段亲自然园本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并与教材上选择的课程内容相整合,形成适合具有我园花木文化资源特色的《亲近自然》园本课程,按计划举行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建立幼儿个案及幼儿个体发展评价档案,收集教师在实施活动中的一些案例以及教育心得,对有价值的教育方式进行借鉴,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中期课题展示评估。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总结报告,同时将课题论文、案例汇编成论文集、案例集,完成课题结题鉴定,并做好推广工作。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关注国内外教学发展动态,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价值意义和主要内容,以及本地花木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教育价值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对本地的花木文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花木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点,探索教育方法。
3.行动研究。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研究、创新、反思,不断探索、完善实施亲自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逐步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4. 经验总结。通过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反思关注对幼儿
实施亲自然教育中的每个细节,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总结,优化出对幼儿实施亲自然教育的理想途径,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亲自然教育的实质和规律。
十、组织管理
|
姓 名 |
年龄 |
职务
职称 |
工作单位 |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
主持人 |
徐琦 |
36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申月娥 |
34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负责文献研究、搜集、课题资料的管理等 |
吴莉芳 |
33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负责文献研究、搜集、课题资料的管理等 |
蒋燕娟 |
34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闵亚琪 |
37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贺静芝 |
28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余君 |
26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史漪 |
35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倪亚君 |
36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杨文亚 |
29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王瑜佳 |
28 |
幼教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
组织操作,实证研究 |
十、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
本课题主持人徐琦,幼儿园一级教师,长期辅助园长从事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其余课题组成员为园级骨干教师,都是有厚实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且取得很好的成果,有他们参与研究的《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研究与实验》、《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都获得了结题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武进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她们有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各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参加省、市、区各类评比获奖。平时他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虚心好学,有刻苦专业精神,能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研究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教师中有较
高的人格信誉,并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2.已有基础。
近几年来,我园创建了优美的幼儿园环境,建好了植物园,并将花木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园开展了依托花木资源,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创建幼儿园教育特色方面的探索,建立了园外花木实验基地,创设了寓意深刻的景观设计院,幼儿被赏心悦目的环境所陶醉,学种花木、爱种花木已成为我园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又赶上了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在我们家乡举办,周边拔地而起的场馆、热闹的街道、繁忙的市场,这些都为开发利用本土化资源,确实有效地开展好本土化生态式区域活动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我园以花博会为契机,开展了“花博开在家门口”主题系列活动。我们认为,幼儿园的发展,特别是幼儿园办学特色的形成,只有不断深入地挖掘花木文化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气息,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课题实施研究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前提条件和宝贵经验。特别是我园开拓创新、主动发展的精神得到普通发扬,广大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我园的研究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发科学教育园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荣获区级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佳绩。
3.研究条件。
我们将把本课题的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园的主要载体。我们有专项的教科研经费作保障,有“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我们将把本课题研究与本园开展的教学工作常规调研活动、年级组组织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相结合,同时还将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现场观察、专题研讨等活动;我们还有创建多年的校园网站,资源丰富,信息畅通,也将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
十一、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 亲自然教育专项活动系列
3、 《亲近自然》园本课程
4、 课题中期阶段报告
5、 亲自然教育论文集
6、 亲自然教育活动案例集、随笔反思集
7、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