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科教研 >> 幼教文摘 >> 幼儿“亲自然”情感和行为的培养研究
幼儿“亲自然”情感和行为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7 浏览次数:

幼儿“亲自然”情感和行为的培养研究

一、课题提出: 

“自然”就是指宇宙中一切天然存在的东西及其空间。自然必然作用于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在不断认识,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得以繁衍生息。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平衡被破坏,这一切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审视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政府也积极响应。90年代初,就把保护自然环境定为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进入21世纪之际,保护自然环境与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所以环境教育既是国策,又是国情教育、素质教育。 

从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经济发达国家的公民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而保护意识较弱的国家多半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原因是未把它纳入公民教育之中。与此相比,中国保护自然教育可以说还未全面进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缺乏足够保护自然的内容。保护自然意识的淡薄使中国人还不善于与自然界和平共处。所以,保护自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为此,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新纲要中把“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已列入内容和要求之中。为此,我园选择了“培养亲自然情感和行为的研究”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1、 探索实施“亲自然”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 建构适合于幼儿“亲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3、 验证对幼儿实施“亲自然”教育的可行性与效应。 

三、研究内容: 

1、“亲自然”的概念描述: 

“自然”就是指宇宙中一切天然存在的东西及其空间。包括土 地、水、矿物、生物。包括生存空间,容纳污染物能力的资源,充足的阳光以及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优美的风景等。“亲自然”是指亲近自然,与自然亲和之意。亲自然教育就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幼儿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力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亲和的关系,产生良好的行为的教育活动。 

2、 “亲自然”教育的目标: 

第一层目标: 

(1) 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对自然造成的危害最终会影响 到人类本身的发展,以此产生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长大后,建立良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打下基础。 

第二层目标: 

(1) 了解粗浅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小班: 

A 初步了解人类与动、植物的关系。 

B 懂得要保护动、植物,并参与实际活动。 

中班: 

A 了解不同环境中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 

B 通过亲懂得手种植物、饲养小动物,从而关心和爱护动、植 

物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大班: 

A 能积极主动参加科学活动,知道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 

性。 

B 能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2) 萌发幼儿亲自然亲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 

A 走近自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对动、植物持有兴趣与关心。 

B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自己做起,保护自然。 

中班: 

A 亲近自然,并能关心、照料动、植物。 

B 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激起幼儿和家人共同去保护周围的生 

态环境。 

大班: 

A 幼儿热爱大自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B 幼儿能关心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愿 

为环保出一份力。 

3、“亲自然”教育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对象跨越三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原有水平,年龄 特点,认知能力都不一样,为此,我们采取观察法、操作法、 情景体验法、替代想象法、实地感受法进行教育。 

4、亲自然教育的途径: 

1)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亲自然”教育,必须通过一定的集体 

教学活动才能实施。在各科教学中加以渗透。我们分析了各学科自 

身特点,挖掘各学课内涵因素,渗透亲自然教育,树立幼儿环保意识。如:《综合活动:人类与树》《综合活动:让地球妈高兴》《科学活动人类和鸟》(大班);《语言活动:小苹果树请医生》(中班);《绘画活动:我和动物》(大班);《常识活动:认识小兔》(托班)。 

2)幼儿实践活动的设计 

A 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社区的环境建设,规范环境行为,培养环 

境道德,养成绿色文明习惯。如: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浪费粮食、 水、电。 

B 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环保节日有中国的植树节(3/12),爱鸟周(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世界地球日(4/22),世界环境日(6/5)。通过节日教育,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版面宣传,环保绘画展,排演环保节目,进行有关自然知识问卷,逐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c 组织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使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美好情景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同时,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附近的小河,使孩子们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与危害,并从内心感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呼声。 

D 种植与饲养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粗浅地了解种子、幼苗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了解人与植物、自然的关系。通过饲养一些小动物,使幼儿更进一步接近动物,与动物建立起友好的感情与行为。 

3)幼儿自然教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让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结构游戏中,收集各种纸盒进行搭建。体育游戏中,收集可乐瓶,碎布等做成体育用品供幼儿运动,使幼儿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 

儿的亲自然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 

4) 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通过家长会、知识讲座、向家长开放半 

日活动,让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家园一起砌磋亲自然教育方法。 

5)我园将在六月份参加区少科站举办的“除烟尘、路保洁、水治污”生物与环境科普系列活动。 

四、 研究方法: 

1、 用单组实验的方法,确定实验对象为大班32人,中班24人,小班14人 

2、 测试方法:采用问卷法,共分前测与后测两次。关于幼儿对有关资源(水)、动物、植物、环境的情感与行为的测试。 

3、 研究变量: 

1) 自变量:上述亲自然教育的各种方法与途径。 

2) 因变量:幼儿对生活环境为主的自然界的认识、情感与行为。 

3) 控制变量:在近两年的研究时间内任教老师不变,,幼儿不变, 

前后两次测查的内容与评价标准不变。 

4、 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从98年10月至2001年4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98年10月至12月)课题设计,专家咨询, 制定计划,前期测试。 

第二阶段:(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实施研究任务,写 出三篇小课题论文。《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何剑萍),《利用环境因素,培养托班幼儿亲自然的情感》(徐萍),《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环保意识》(张爱军)。 

第三阶段:(2001年1月至4月) 后期测试,全面分析, 评价,归纳统计数据,撰写报告。 

五、 结果及分析 

(表一):幼儿对熟悉的自然资源的认识与情感态度情况(略) 

从表(一)可以看出,前测时幼儿对资源(水)、动物、 植物有一种原始的、天然的好感,但对其用处,有的幼儿是不了解,有的幼儿是朦胧的知道些。经过培养与教育,在后测数据中,幼儿对自然有正确认识,并产生喜爱之情。百分比提高明显,从幼儿实际回答文题答案的涉及面来看,由单一转为多元化,说明我们的教育与培养有了效果。 

表(二):幼儿对破坏环境行为的认识情况(略) 

从表(二)可以看出,幼儿对三张图片的判断,前测时, 由于幼儿缺乏保护自然的知识与意识,对一些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损坏绿化的行为判断不清。通过教育与培养,幼儿后测中判断正确的人数百分比提高很快,说明幼儿判断能力提高,也说明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 

表(三):幼儿对保护自然常识的了解情况(略) 

从表(三)可以看出,前测中,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然的人数百分比较低,且年龄越小,百分比越低。说明孩子对自然 的了解甚少,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所以,谈不出保护的办法,更谈不上有感情。经过教育与培养,幼儿有了了解与感受,并能从内心喜欢上自然,从而说出保护的方法。尤其是问到“小动物生病时该怎么做”,前测时,孩子们很冷淡,说不出办法。 

后测中,幼儿能说出各种办法,体现了幼儿的爱心。 

表(四):幼儿在创设情境中的行为反应情况(略) 

从表(四)可以看出,前测时,幼儿对场景设置反应冷淡,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更没有行为。后测时,中大班幼儿行为的百分比提高很快,说明我们的亲自然教育已激起幼儿的情 感,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但小班幼儿,这一组数据提高不快, 我们分析原因,是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还停留在情感上,行为的落实有待于老师继续教育。 

六、讨论与分析: 

我们将“亲自然”教育目标的内容两个方面,通过上述表中的内容加以体现,并运用数据前后对比,从中我们认为此目标是明确的,可行的,能依据不同的年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层次感,符合幼儿实际情况。同一问题,小、中、大不同幼儿回答的正确率是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成绩越好,而且,第二测试成绩明显好与第一次。从调查中还发现幼儿的“亲自然”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规律虽然有随着个体的成长而自然发展,但更重要的应是靠教育与培养。我们的教育 

方法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如:小托班的孩子比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大都采用观察法与操作法,这比较直观生动,易理解。如:认识兔子,就让孩子们去亲眼看一看兔子,亲手喂养它们,从而了解兔子,激发了爱兔子的情感。而中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大为提高,情感更为丰富。我们更多地采用情景体验法,替代想象法,实地感受法。如老师在语言活动《小苹果树请医生》中,让幼儿想象如果老苹果树病了怎么办?幼儿以自己生病的生活经历,体验到老苹果树的痛苦,从而想出各种为树看病,保护树木的办法。又如:老师在科学活动《新鲜的空气》中,带幼儿走进一间潮湿空气的房间,实地 

感受一下不良的空气,从而懂得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要保护空气的道理。这些方法是交叉运用,互为补充的。由于我园采用的教育途径 

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渗透,我们把以往科学教育中有关“亲自然”的 

内容提出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渗透不同层次的要求,充实“亲自然”培养的内容。如:大班加入环境知识,地球保护知识,中班加入动植物保护知识,小班加入了幼儿与动植物的情感交流,同时在其他学科中也注意有机渗透,体现我们课题思想,从而使“亲自然”教育,对幼儿产生更大的影响,从小就印入他们的脑海。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的"亲自然"教育并不是停留在课堂上,口头上,而是从较大的范围去教育幼儿。我们通过组织幼儿的各种实践活动,扩大教育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幼儿参加社区宣传,受到社区的好评。还有一些孩子会主动劝家长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纸屑,不吸烟,使家长也受到教育,反响很好。又如幼儿在亲自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那种爱动物,要保护动物的意识油然而生,孩子们会长时间地看看小动物,喂喂食,与动物交谈,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然教育游戏的设计很多是废物利用,幼儿在玩中懂得道理,在玩中掌握废物利用的本领。所以说,我们的教育内容是科学的,方法是有效的,途径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 

七、教育体会: 

1、 我们认为,孩子虽小,但从小对孩子进行“亲自然”的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应该从娃娃抓起。 

2、 “亲自然”教育与我们幼儿园教育是不矛盾的,可以有机结合,以往的教材内容不必全面推翻,应加以补充利用,游戏也同样如此,教师们已创编了许多教材与游戏。 

3、 “亲自然”必须重视幼儿的动手,要创设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动起来,这一点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只要通过幼儿的实践,一切教育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4、 “亲自然”教育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这样教育的效果就更明显,更具社会意义。 

5、 “亲自然”教育,只有取得家长的重视与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八、尚未解决的问题: 

1、“亲自然”教育目标还需不断调整,使之更完善。 

2、从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认知水平有 限,观察能力差,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也差,所以对场景设置反应冷淡,更没有行为。鉴于这一情况,我们感到今后一方面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幼儿这方面意识加强,另一方面,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训练,帮助幼儿早日形成主动行为。 

3、我们尚未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教育内容体系,有待今后整理、总结。 




【返回】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10052206号-1 [管理后台]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人民路44号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3804750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11号